第八百二十五章 不可世人皆知

加入书签


    船上所有人的脑袋里都有一副世界地图,这段时间对东南亚一带更是记忆清晰——长跑外的人要去某个地方之前,基本会都会事先从地图上熟悉该地的情况,这就能够理解海底下沉船的航线似乎真的有些诡异。

    但对于当初帆船如何跑中东航线这件事,张楠还给出了另一种可能‘性’:“如果这艘船的目的地是中东,那它也有可能要经过这片海域。

    它有可能要先到室利佛逝国,就是现在苏‘门’答腊岛上的港口城市巴林冯修整...”

    伙计们一脸懵‘逼’!

    “苏‘门’答腊大伙知道,但这室利佛逝国、巴林冯是什么东东、在哪?”

    “巴林冯就是现在的巨港,10世纪开始阿拉-伯文化侵入后,就叫‘旧港’,什么时候改成巨港说不来。”

    张楠顺口解释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这是文献里有的一种航线猜测,而且千多年前的东南亚到底是一副什么情况,大概只有神仙知道…”

    东南亚千年前的历史不少都是华夏人记录的,如果没有华夏,东南亚被西方势力入侵前的历史大概就会是一片空白!

    以苏‘门’答腊岛为例,在华夏5—6世纪的南北朝时,有个那里的干陀利国向梁武帝奉表——要不是华夏有记录,神仙才会知道1500年前的苏‘门’答腊岛上曾经有这么个小国。

    “…奉表,就是上表。”

    一看项伟荣几位对“奉表”还能明白个大概,而美国伙计们一头雾水的样子,张楠只能解释道:“就是主动靠上来承认华夏是大哥,就像现在不少小国家主动跑到华府认大哥一样。”

    笔趣阁女总裁的全能兵王,兰迪等人明白了。

    如此深奥的汉语单词,兰迪等人这辈子就别指望能理解了。

    “历史记载,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,就是公元547年,有个叫已利鼻国的苏‘门’答腊小国到华夏进贡,还是靠着华夏的记录,印尼猴子才知道千年前他们已经很少在树上爬…”

    东南亚小国,当初几千、万把人就是一国,别指望能给后世留下什么历史记录。加上这该死的热带雨林气候,建国、灭国如同家常便饭——古代就没多少文明是能在湿热的雨林地区发展壮大的——只顾着丛林里‘乱’窜呢,哪来的历史记录。

    太多的小国消失、历史缺失,或许唐代某一个时间段,远航中东的航线压根不过马六甲也可能:或许那里成了海盗的天下,或许经过那里会被收取重税…

    不走马六甲,很可能选择爪哇岛与苏‘门’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。

    万事皆有可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除了大瓮里的铜官窑瓷盘、碗,甲板上还有百来件从海‘床’上捞上来的散落瓷器,潜水员们是宁杀错勿放过,海‘床’上稍大点的碎瓷片都给‘弄’上来了。

    不仅仅有铜官窑,还有白瓷同青瓷制品。

    白瓷,基本都是北方窑口,对此张楠研究不多;至于青瓷数量很少——“我家乡的东西,越窑!”

    嘿嘿,张楠是专家中的专家级别——上辈子自个上手过的“一手出土”青瓷,数量能多到让各家博物馆研究员和文管会、考古队的专业人员汗颜!

    玩古董嘛,就得靠多看、多实践,在办公室里最多也就成个嘴-炮专家,而张楠是个实践派。

    “越窑生产年代从东汉至宋,唐朝那会正笔趣阁女总裁的全能兵王是越窑工艺最‘精’湛的时候,居全国之冠!

    那时候的越窑要比铜官窑瓷器贵重得多,越窑瓷青瓷和那时候的饮茶风尚关系密切,瓷质造型和釉‘色’还受饮茶者的追捧,倒过来这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…”

    为什么贵?

    不单单是因为这艘船运载的少,而是因为1000多年前和茶叶有关系的东西就没便宜货,连烧水的燃料都要讲究高大上,不如要用松果;还有就是颜‘色’和胎质——胎质细密,颜‘色’更是适合饮用茶汤。

    越窑之名,最早见于唐代,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说:越瓷类‘玉’邢瓷类冰。

    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,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、上虞一带,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(会稽、山‘阴’、诸暨、余姚、剡县、萧山、上虞七县)内的窑场,以出产类‘玉’似冰的青瓷而着称。……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站网站:www.kuaishuku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