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节 偷媚取容是首辅 鹿车共勉是瞻基

加入书签


    第64节  偷媚取容是首辅  鹿车共勉是瞻基

    “绑门外?”杨荣惊问。

    “刺杀皇帝,不应被绑?”杨士奇质问。

    “刺客?”杨荣不解问。

    “她是领刺客宫女,二刺客逼帝写截殉旨,没成功。刺客跑了,宫女被逮。我听说的……”杨荣谈笑风生地说。

    “偷媚取容,是首辅!”杨士奇推一把杨荣,进了朝堂大厅。孙嫔和朱瞻基随后,也进了朝堂。孙嫔听说刺客,不知是何事,想起臣们的心非巷议,心想成语释义:巧黠谄媚,以取悦于人。孙嫔看着杨士奇背影在心里地叨咕。

    永乐二十二年(1424),朱棣去世,朱高炽当皇帝称仁宗。仁宗按照封建礼仪,应为过世先帝,服丧二十七天,和张辅、杨士奇在期满第二天,仍着丧服上朝。群臣皆换了服装。杨士奇由此受仁宗宠爱,逐步地被提拔为少保、少傅,开启内阁插手六部事务的先例。杨士奇顶替杨荣,成为内阁首辅。朱元璋废除丞相后,首辅位次列于内阁其他同僚之上,逐渐拾遗补缺留下的巨大权力空白。李庆建议,朝廷将军队所属多余军马,给予地方官吏,杨士奇上疏反对,仁宗为不使他过多树敌,故意没批准杨士奇奏折。而借陕西按察使陈智上奏机会,皇帝驳回李庆建议。杨士奇利用得天独厚条件,一依旧式和讨好朱棣一样地讨好仁宗,坚决维护人殉制。孙嫔生气的同时,更是一筹莫展。但杨士奇有点着实让孙嫔高兴的事。杨士奇从孔子《孝经》中断章取义,对其句、词、字寓意观点邪解之说,孙嫔让朱瞻基告诉了父皇,引起仁宗的潜心关注。

    “朱瞻基传话于我,杨士奇首辅言:‘祭则致其严……的严’字,是执行人殉制要严肃的‘严’意。嫔妃殉葬是祖制,皇朝不得更改,儿媳孙嫔对此释有异议!”皇帝这天组织群臣议事,让孙嫔参加,并让孙嫔仗义执言。孙嫔站在朝堂上,刚听说刺客被绑门外事心想,那人若被放,对截殉来说,又是一份力量。这不能不使孙嫔有点意气激昂想着杨士奇话不卑不亢地说。

    “好!皇孙嫔说,有何异议!”皇帝笑说。

    “孙嫔进宫多年,多谢太子家人,对小女的煦伏之恩。先帝仙逝,太子登基称帝。皇帝今日给孙嫔在朝臣前,申明一己拙见之机。孙嫔深表谢意!孔子《孝经》的事亲五事:其中……祭则致其严……的‘严’,是指长辈已故,晚辈要祭奠、祭祀。方式要庄重而肃穆。晚辈对长辈,表达一种恭敬、孝义。其中有三:一是守孝三年,定期祭祀;二是感恩祖德,慎终追远;三是斋戒沐浴,恭敬赤诚。祭祀行为,非同儿戏,定要严肃,是‘祭则致其严’的‘严’字的真实含意。”孙嫔认真地说。

    “‘祭则致其严’的严,绝非单说严肃人殉制,要严的严。吾当时有恙,尚未在场,后有所耳闻。孙嫔所言极是,是祭奠、祭祀要郑重,严肃的严意。”吏部尚书蹇义站出地说。

    “吾也认为,杨首辅此释欠佳。春秋战国时,先有人殉后改俑,周代人殉,少于殷代。历代发丧,人殉续而有断,嫔妃殉葬,非必经之序。故此  ‘祭…严’的严,无甚关联。吾曾在场,不屑置辩。”阁臣杨荣对杨士奇蔑视口气地说。

    “是!”杨溥附议,有几人附议。

    “吾也在场,未听杨首辅言?”金幼孜笑地问。

    “话出自于吾口。孔子曰:‘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。’皇帝是圣君,非一般孝子,是儒家学派典范。儒家学派,遵从以德为本,吾举一例……”杨士奇接着又说一例:汉朝一名叫韩伯俞的人是孝子,侍奉母亲百依百顺,其母教导甚严。韩伯俞做错事,母亲用杖打痛,韩伯俞不违抗。一次,韩做错事,母举杖打,韩大哭。母很奇怪以前打不哭,这次为啥?韩说以前,母打也痛,韩知母身强力壮。今天,母体力不如从前,韩才难过而泣。杨士奇说到这,继续地说:“……吾知皇帝是大孝子,给先帝盥洗脚行为行孝等,臣有目共睹。嫔妃殉葬是祖制,历代皇朝遗留。先帝尸骨未寒,哀声遍于朝野。皇帝此时截(废)制,是非孝之举!故此,吾所言非错!”杨士奇打着皇帝是孝子旗号,单取“严”字护“人殉”是别有用心。……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站网站:www.kuaishuku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