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三章 对六国策(二)

加入书签


  “六国大军,乃是招募,六国将军,必定不能一心,如若分兵,岂不是在给我秦人机会,战略司何以断定,六国就会分兵呢?”

  见秦王沉思一阵后问道,韩拙又开始回答起来。

  “启禀大王,六国伐秦,七十五万大军,七十五万士卒,若是合兵一起,必定难以统率,如此冗长军阵,岂能言战,此为其一。

  其二,六国谋秦,楚国不争,那便是以齐魏燕三国为主,韩赵楚三国从之,而在齐魏燕三国之中,魏国刚刚经历大败,魏国主将范追,又败于我秦,所以六国将军之中,当是以齐燕为主,齐燕两国,有割地八百里之隙,乐毅匡章,岂能心和,以他们之明,或许会有分兵之举,臣之所言,也是外交台之谋。

  其三,魏国丞相所求,乃是从河东出兵,若是能够分兵两处,那可河东一支,函谷关一支,全齐燕之心,全魏王之心。

  外交台前日之报,魏王下令,全国开始征集粮草,山东诸国商人,也都运送粮草给魏国,据统计,这已远远超出十五万大军所需,很有可能,魏王是为六国征集粮草,来换取河东之战略。

  其四,分兵河东,乃是利于六国之战略,若是魏王能说动燕王、齐王任意一家,则河东一路,不成问题。”

  这么一听,果真是有那么几分道理。

  秦国上将军府之下,共有四司,这其中辎重司、御马司和督粮司,都有自己的具体职能,是一个严密的机构,相比起来,战略司这个幕府机构,就要松散的多了。

  他们中有不少人,甚至还在大秦演武宫中,兼任老师,这些人平常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聚集在一起,将外交台等各个地方的情报,收集起来,吸纳各处的理论,进行汇总和推演。

  韩拙的这一番言论,可以说,不代表他自己,不代表战略司,代表的是秦国军政理念的精髓所在,其中不仅有战略司之功,更是有各台司之功。

  六国大军,分兵两处,这对秦国来说,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。

  只有有备,才能无患,大战前的准备,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这关系到大军往哪里调集,粮草往哪里去调集,大军又该征集多少为好,还有防御工事的设立,这些都要提前定下来,早准备一天,这仗打起来,就能多一分胜算。

  真要是有河东这一支,那在河东,也要开始征集粮草,运送士卒了,提前在这里做好准备,做好防御工事,总不能等到六国大军要来河东了,将已经征集到洛邑的粮草,再运送到河东去吧,这样一路上消耗,都已是不少了。

  “听了战略司之言,诸位意下如何呢?”

  嬴荡对此,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,事关一战之胜负,那必须要多听听众臣的意见,再将此确定下来。

  八位国务大臣当中,就只有樗里疾和司马错是领兵之人。

  此刻,樗里疾坐在那里,半晌不言语,他一旁的司马错左右看看,就只好自己站出来了。

  “启禀大王,燕国上将军乐毅,这几年名声日渐,可多是在练兵纵横一道,至于其在战阵如何,谁人也不知,不过,能被燕王拜为上将军者,必定有过人之处。

  齐国大将军匡章,对于此人,臣是知之甚多,此人用兵,以勇武著称,善出奇兵,其对战之法,看似简单,可无疑深得兵家之勇。

  臣以为,兵家之法,乃有练、勇、谋、势、械、威、微、斥候、众这九要,练,乃练兵,一国之将,若不会练兵,岂能为将,大王战卒、魏国武卒可为练兵之最,次之便是燕国上将军。

  勇,乃善勇,此勇并非莽勇也,须知战场形势突变,能知其弱,能攻其弱,率军勇于突进,打败敌军,便是勇也,临淄一战,乃是勇法之最,匡章可谓天下勇之首也。

  其次还有谋,善谋划,谋自己,谋敌将,谋敌国,势,则有山川大河、地理地势,天地风云,月缺夜寒,皆可为势,还有械,善用工事,善用器具,可谓械,威乃士气之威,军阵之威,将军能提士气,乃是手掌大威,大魏武卒,纵然大魏不在,但余威尚且在,这便是威。

  还有微,谨小慎微,善于以微而取胜,都督白起,每逢歼敌,都坐镇全军,指挥战局,于微小之处,破敌军之阵容,当然,以都督之能,并非只有微也,其后乃是斥候,所谓斥者,乃度也,侯者,乃侯望也,度敌军之动向,望敌军之所为,候敌军之变化,能料敌先机,乃斥候之举,这一样也是都督白起所长也。……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站网站:www.kuaishuku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