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.作诗镇石牛

加入书签


  第17回

  李白作诗镇石牛

  太守上山观奇鸟

  (太白编年:玄宗开元10年/23岁)

  第二天吃完早饭,李白等一行五人向石牛沟出发。

  五位都是妙人儿,个个长得如花似玉,一路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。

  李白身材最高,也最引人注目,不时有人指点议论。

  “那不是陇西院的李白嘛!”

  “是啊,十五作大赋,就是他吧?”

  “正是!听说他出生的时候,长庚星落到母亲怀里,是太白金星转世呢!”

  “不对,是他母亲梦见长庚星落怀的。”

  “听说他从小聪明过人,可不好好学习,后来在象耳山下碰到菩萨化成的老婆婆,用铁棒磨针点化他,他才上山完成学业。”

  “对对。”

  “他十五岁不是上岷山找高人去了吗,怎回来啦?”

  “不知道……这几个孩子长得可真标致,这是去哪里呢?”

  “走,没事的话,大家跟着看看去。”

  这一路,跟行的人越来越多,后来听说是到石牛沟看石牛,看热闹的人更是纷纷奔来。

  石牛沟终于到了,早有人自报奋勇在前带路,走进沟里,指着前面的一块大石说:“看,那就是石牛!”

  这块大石头有两人来高,有鼻,有眼,有角,有尾,像在与人相抵或奔跑,周围的蒿草高矮不齐,有的已经漫至口鼻。有两个好事的顽童爬到石牛身上,扳住两角吆喝不停,引得众人一阵欢笑。

  “石牛——”一位老汉大声道,“长庚星来了,从今往后,你不要再遭蹋庄稼,祸害人了!”

  李白笑笑,围着石牛看一会,心中忽有所动,随口吟道:

  此石巍巍活像牛,

  埋藏是地数千秋。

  风吹遍体无|毛动,

  雨打浑身似汗流。

  芳草齐眉难入口,

  牧童扳角不回头。

  自来鼻上无绳索,

  天地为栏夜不收。

  吟声一落,人群中一片惊叹之声。人们纷纷议论一会儿,那个老汉又高声道:“石牛,你听到没有?长庚星不高兴了,天地为栏,为什么夜里不把你收回来,圈在此地呢?”在场的人没有发笑的,都虔诚地注视石牛,看着李白。

  李白刚要说什么,忽然,一只青鸟从空中飞落下来,栖在肩头。李白伸手将青鸟轻轻抓住,将缚在腿上的字条解下,打开看一看,就撮口呼哨一声,青鸟盘旋一匝,又向远处飞走。“真是神人啊!”人们纷纷惊叹。

  李白面露急色,带领四位少年,分开众人要走,那位老汉道:“李公子,请你把刚才吟出的诗句再说一遍,行吗?”

  吴婉儿迎在前面道:“做什么?”

  “我们想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,把这头石牛镇住。”

  “好啊,那我给你背诵一遍吧。”吴婉儿把双手往身后一背,笑着说。

  老汉立刻转头,朝人群中喊道:“有识文断字、随身带纸笔的没有?快帮着记一下!”

  王宗之把带在身上的包拿下来道:“不用喊人了,我这里有现成的。”

  他也不让吴婉儿背诵,刷刷点点写下来,交到老汉手上。人们这才将五人一起放行。

  大家离开石牛沟,李白道:“师傅让那只青鸟送来一封书信,催我速速还山,不知出了什么事。”

  吴婉儿一听,都要急哭了,眼泪汪汪地说:“怎这样急呀!”

  “是啊,”王宗之说,“大家在一起,都觉得相见恨晚,你这样说走就走,一时真让人无法接受。”

  “李白兄,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?”吴指南问。

  李白望着天际道:“目前还没想好。不过,早晚我会到司马相如说的云梦大泽看看,顺便游历一下中原的名山大川。”

  “我看,凭你的才学,还是走科举之路好,否则就浪费了你的匡世之才。”

  “安社稷,佐皇极——我早有此念,可我不打算步出仕之人常走的那条路。”

  吴指南若有所思地道:“你打算怎样走?”

  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大鹏扶摇而上,也是待风而起。当今圣上主张遍举贤明,野不遗贤,时机一到,大鹏自然能高举万里,击水三千,一鼓而达目的!”李白豪壮地说。“

  李白兄,”吴指南眼里亮晶晶地,“今后不管你到哪里,我都愿意追随!”……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站网站:www.kuaishuku.net